9月以来,黄淮海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出现持续连阴雨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土壤过湿状况持续或加重,不仅对已成熟作物的收获晾晒造成极大困难,也严重影响了适时的秋播工作。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稳住秋粮,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将秋收和秋冬种工作摆在当前农业生产的突出位置,以实际行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粮袋子”。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早稻总产单产实现双增,全国秋粮长势总体正常偏好,目前秋粮收获已过三成,正处于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紧要关头。黄淮海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1/3以上,其生产情况直接关系秋粮丰收成色,更影响着明年夏粮丰产基础。然而,近期持续阴雨天气对“三秋”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从收获进度看,部分地区土壤过湿,机械下地困难,导致秋收进度明显放缓;从粮食品质看,连阴雨会造成部分玉米霉变、水稻穗发芽,继而影响粮食商品率和农民收益;从后续生产看,土壤湿度过高、积温不足、茬口偏紧,可能导致烂耕烂种,影响冬小麦播种面积和冬前壮苗培育。
关关难过关关过。要客观看待当前局面,黄淮海地区秋粮已进入成熟收获期,产量已经形成,灾情影响主要集中在局部“点”状区域,对全国秋粮总产量的影响总体可控,目前看有可能对局部地区粮食质量带来不利影响。面对困难,既要保持清醒认知,更要坚定丰收信心,当务之急是集中力量推进抢排、抢收、抢烘、抢种,全力打赢这场“三秋”生产攻坚战。
要压实责任,与天争时“灾”口夺粮。当前秋收已进入最吃劲的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必须把“抢”字贯穿始终。农业农村部接连召开视频调度会,部署做好秋粮抢收抢烘及秋冬种工作。要坚持关口前移、主动作为,加强雨情、墒情、农情的动态监测与实时会商研判,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灾情当前,与阴雨天气赛跑,当务之急是抢排田间积水,一旦天气转好、积水消退,立即组织人机并举抢收。同时,要动员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粮食收储企业等各类主体开放烘干设施,最大限度提升烘干效率,确保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要统筹兼顾,全力推进“三秋”生产。秋粮丰收关键靠机收,当前农机需求量大,一方面,精准调度农机资源,确保机具向抢收一线高效集结;另一方面,针对性改装机具适配过湿农田,如河南将履带式水稻收获机换装玉米割台、将轮式收获机械动力轮换装三角履带,双管齐下缓解抢收压力。目前农业农村部已派出4个工作组赴黄淮海地区重点县调研,并调剂调运24.43万台履带收割机、1986台移动烘干机等设备支援一线,为抢收抢烘提供坚实支撑。抓紧收上来,还要及时种下去。今年麦播形势复杂,各地需依据土壤类型、墒情、田间积水情况,因地因墒制宜、分类施策,科学制定和落实不同墒情农田的抢时早播技术措施。
要做好服务,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利益。粮食收储直接关系种粮农民一年的“钱袋子”,辛苦生产的粮食不能浪费,质量达标的粮食不仅要多收早收,还要好粮有好价,质量不达标的也要妥善处置,确保所有粮食都有出路。另外,积极协调保险机构开通理赔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流程,对受灾损失尽快核查、及时赔付、应赔尽赔,切实为农民兜底保障。
农时不等人。当前“三秋”生产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我们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一刻不放松的紧迫感”,以高昂斗志持续奋战。只要秋粮一天不到手、秋种一天不落地,工作就一天不放松,全力以赴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夯实明年夏粮丰产基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