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皖食讯-让政策有温度,让美食有态度!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 >> 信息资讯
  信息资讯
横向协同、纵向联动,有力有效促进农产品消费
发布时间:2025-07-31  阅读:5次

      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7月29日,农业农村部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江文胜在会上介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顺应农产品消费变化趋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和服务,打开消费新空间、创造新需求。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一起抓,保安全、提品质同步推,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的较高水平。“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涵盖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品类,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6097.8亿元,带动农产品生产向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稳步迈进。

继续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

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江文胜表示,为更好顺应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

  扩总量。加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力度。绿色食品——坚持精品定位,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有机农产品——立足各地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名特优新农产品——侧重品质评价,重点挖掘产品营养品质特色,适应个性化消费需求。地理标志农产品——重点加强产地追溯和特征品质保持,培育一批“特而优”“特而强”的特色优质农产品。

  促优质。继续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有机标准、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防控、有机肥施用等技术,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产品质量分级,率先从水果、牛肉等产品入手,探索建立品质评价和分级标准,推动产品分级上市。从严加强证后监管,加大抽检力度,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舒心。

  拓渠道。挖掘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亮点,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推介。依托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博览会等平台,加强与大型电商合作,线上线下结合,拓宽销售渠道。组织各地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商超、进社区、进学校、进餐饮等消费促进活动,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消费选择。

  “我们将重点围绕加快生物技术应用、打造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扩大食品消费3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食品工业供需适配性,促进农产品消费提质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介绍,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生物技术赋能食品工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持续推动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和加速渗透,指导企业筛选和改良传统发酵所用的菌种和酶制剂,优化酿酒、调味品等食品生产工艺;同时,加快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的研发,促进未来食品资源产业化,不断拓展食物来源。

  挖掘食用农产品资源,培育特色食品产业,推进食品精深加工。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组织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食品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遴选发布了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西湖龙井茶等39个第一批重点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对于引导各省区市深入挖掘本地区粮油、畜禽、果蔬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加大精深加工转化力度,带动农产品消费提质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搭建产需对接平台开展促消费活动,提振全社会食品消费。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组织举办了“中国消费名品大会”“三品全国行”“吃货季”等供需对接活动,同时配合商务部开展“十城联动共享美食佳饮”等促消费活动,挖掘和推广了一批食品消费的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有力拉动了食用农产品原料的消费需求。

拓宽农产品消费渠道

丰富消费场景

  近年来,农产品消费场景呈现多元化、融合化的趋势。对此,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介绍,农业农村部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销售,持续推进农产品的产销对接,越来越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摆上了居民餐桌。一方面,挖掘重大节庆展会潜力,充分发挥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平台的引领作用,推动各地打造美食集市、民俗体验、农事研学、休闲观光等沉浸式消费场景,吸引城乡居民消费。2024年,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3000多场次,累计带动农产品消费300多亿元。另一方面,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土特产”走进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推介周系列活动,数万款产品集中亮相,呈现出购销两旺态势。同时,推出3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促消费行动,指导大型电商平台设置“土特产”销售专区,开展直播助农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方案》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拓宽农产品消费渠道、丰富消费场景。首先是充分挖掘节庆市场。针对节假日和农事节庆,引导各地广泛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等主题活动,组织产地溯源直播、美食品鉴,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链条全过程,提升消费体验感和获得感。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也将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出一批特色农事节庆品牌,打造沉浸式丰收主题消费场景。”雷刘功表示,还将充分利用展会聚集效应,依托一批高水平的展览展会组织“百展千县万品”购销活动,推动形成以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为引领、行业性展会为骨干、综合性展会为重点支撑的多层次产销衔接、消费促进平台矩阵。同时,组织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开展“地道风物 乐享生活”主题促消费活动,加大时令农产品上市期营销促销力度。充分联动赛事等活动,引导各地结合“跟着赛事去旅行”“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等体育赛事品牌活动,配套举办本地“土特产”展示展销、乡村美食品鉴等活动。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各类促消费活动,嵌入“土特产”消费主题活动,实现消费联动。

  针对我国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转变,雷刘功进一步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题的科普宣传,促进营养健康消费,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重点引导增加优质蛋白质、富含膳食纤维等食物的消费。

强化品牌引领

加快构建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

  品牌是质量的保证,是信誉的凝结,具有重要的消费引领作用。江文胜介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脱颖而出,成为增强消费信心、带动农民增收、引领供需结构升级、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农业品牌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农产品“三品一标”加快培育,成为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加快补齐产后加工、仓储冷链等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为农业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顺利推进。农业农村部连续4年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形成300个左右的区域公用品牌精品培育名单,重点在渠道对接、媒体宣展、金融服务、海外推广等方面提供支持。

  农业品牌目录体系基本建立。推进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农业品牌目录,1420个区域公用品牌、2039个企业品牌、2302个产品品牌纳入目录重点培育,基本形成了上下联动、梯次培育的农业品牌目录体系。

  品牌营销推广创新开展。加快构建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引导各地不断提升品牌营销技术、模式和场景创新能力,推进多渠道、跨渠道、全渠道营销,推动品牌“出海”。

  江文胜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强化品牌引领,增强消费信心。加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力度,研究制定农业品牌精品培育管理规范,深入开展“锻造农业精品品牌”营销宣传活动,推动品牌主体对接主流电商平台和优质供应链,提高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强化品牌目录消费引领,完善省级农业品牌目录,提升目录质量和权威性,指导各地发布一批目录品牌消费索引,推动品牌目录成为消费目录,让优质品牌农产品更好对接消费需求。提升品牌营销服务能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营销服务职能,整合营销服务资源,加强消费市场研究,推动渠道优化升级。

持续优化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

强化全链条协同融合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仅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规模就高达10亿吨。建设畅通、安全、高效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有利于降低流通损耗、提升农产品消费品质,有利于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张祥介绍,近年来,商务部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消费和农民收入双提升。

  加快健全农产品供应链。结合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建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菜市场、生鲜超市改造升级,补上冷链物流设施短板,降低流通损耗,更好满足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等跨区域、远距离的调运需求。截至2024年底,支持建设各类农产品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

  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建设多层次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即时零售、直采直供、共同配送等新业态,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打造“农字号”电商品牌。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打造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2018年以来,商务部每年举办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系列活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今年,商务部以“农商对接携手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升级举办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分东西南北片区举办4场集中对接活动,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我国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雷刘功介绍,“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聚焦“最先一公里”,持续推进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加快补齐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短板。实施中央财政冷链项目,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过9800万立方米,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推进冷链重要节点建设,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要素聚集、业态创新、引领产业等能力的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打造链接城乡农产品流通的关键枢纽;建设培育一批具有仓储保鲜、初加工等能力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打造产地综合服务平台。优化产地市场体系,建设33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布663个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

  “我们将按照‘优网络、强协同、增效益’的总体思路,持续优化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强化全链条协同融合,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提供有力保障。”雷刘功说。张祥也表示,商务部将与农业农村部一道,共同抓好《方案》各项任务的落实,发挥商贸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作用,加快推动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转型,办好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全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方案》是未来一段时间促进农产品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抓手,需要横向协同、纵向联动。”江文胜表示,各地要结合产业优势、文化特色和消费热点等,按照《方案》部署,制定本地务实有效的政策举措,形成上下衔接的政策合力。实践中,各地已经有不少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农业农村部将适时组织开展交流推广,有力有效促进农产品消费,营造良好氛围。


  • 邮箱:cnfood@foodah.cn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551号鼎鑫BOSS808室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x8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