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针对安徽代表团提出支持高水平建设江淮粮仓的建议作出答复,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围绕良田、良机、良法、优农优链等方面提出多项举措。
强化良田建设,夯实粮食根基
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政策引领,落实《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标准与布局,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建设。资金投入上,统筹多种资金,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亩均投入超2000元,采用因素法分配资金并向粮食主产省倾斜。同时,强化建后管护,推动建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安徽省出台规定,落实1亿元管护专项经费,健全机制确保工程效益。未来,将优化布局与安排,拓宽资金渠道,完善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提高建设质量。
支持良机发展,提升机械化率
农业农村部加大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支持力度。鼓励开展试点,依据相关意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省份开展一体化试点,安徽省可依程序申请,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综合评定实施单位。政策方面,2025年2月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通知,扩大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新增水稻抛秧机等,各省份补贴农机种类范围上限由6个提至12个,并提高重点机具报废补贴标准。下一步,将指导安徽省做好试点前期准备,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两新”资金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加快实现粮食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提升良法水平,推动技术落地
农业农村部加大资金支持与指导服务,推动高产高效、防灾减灾等技术落地。2024年,会同财政部安排33.6亿元中央资金支持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加快“四良”系统集成和“三主”融合,带动大面积增产。同时,健全灾害预防机制,联合多部门制定指导意见、预案,完善应急响应,强化信息共享与会商研判,降低因灾损失。未来,将继续实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带动粮油作物增产增效。
支持优农优链,调动抓粮积极性
农业农村部采取补贴补偿、产业增值等措施调动主产区积极性。加大主产区利益补偿,优化农业相关转移支付,将粮食产量和面积作为分配因素,强化对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财政奖补,启动实施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安排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向粮食产业和产粮大县倾斜,累计支持建设多个粮食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和产业强镇,带动种粮农户增收,其中安徽省获支持建设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未来,将健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主产区倾斜支持力度,推动粮食产能巩固提升。
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通过一系列举措,从多个方面支持江淮粮仓建设,旨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