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皖食讯-让政策有温度,让美食有态度!  

当前位置:首页 >> 食品信息
  食品信息
格局生变 餐饮品牌多维度探索破局之道
发布时间:2025-08-08  阅读:1次

    餐饮行业一直是经济生活中的“烟火气”担当,从街头巷尾的小吃摊到高档餐厅的精致菜肴,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是吸纳大量就业的基础行业。近日,红餐网发布的《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披露,2024年外卖市场规模达12705亿元,在餐饮总收入中占比超过两成至22.8%,用户规模增至5.92亿人。红餐网联合创始人樊宁表示,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由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更趋谨慎,以及政策和市场竞争的变化,餐饮市场从过去单纯追求规模发展转变为“求精求稳”发展阶段,未来,品牌力较强的餐饮品牌更能穿越周期,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外卖市场增速亮眼

  2025年,餐饮行业在消费需求迭代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推动下,外卖消费格局与融合化发展路径持续重塑,展现出全新活力。《报告》显示,2024年外卖市场规模达12705亿元,在餐饮总收入中的占比超过两成,达22.8%,用户规模也增长至5.92亿人。与餐饮大盘5.3%的增速相比,2024年外卖市场6.2%的增速更为亮眼,消费渗透率也在持续攀升。

  此外,消费者点外卖频率呈现多元化分布,从“不点外卖”的2.2%小众群体,到“每天3次及以上”高频消费的3.6%人群,不同频次勾勒出外卖渗透日常的程度。其中,“每周1—3次”占比27.7%、“每月2—3次”占比22.6%,成为外卖消费的主流区间,反映出外卖已深度融入大众生活。

  各餐饮赛道外卖业务占比的分化,则进一步揭示品类特性与市场需求的适配逻辑。《报告》显示,小吃快餐以36.3%、饮品以35.2%的高占比领跑,凭借“便捷、高频、刚需”属性,天然契合外卖场景;烘焙甜品(27.5%)、特色品类(18.9%)等紧随其后,满足消费者即时性、多样化味蕾需求;而火锅(4.9%)因“堂食体验感强、外卖易损”等特性,占比相对较低。

品牌寻找新增量策略

  餐饮融合化浪潮持续涌动,2025年形成品类融合、模式融合、业态融合三大创新路径,打破传统边界,重构行业生态。

  品牌通过菜单“跨品类联姻”,打破单一品类局限。如海底捞在火锅主赛道外,融入小吃、饮品、粉面等品类,打造“火锅+多元餐饮”复合体验;老乡鸡、杨记隆府等品牌,也通过“米饭简餐+特色小吃”组合,满足消费者一餐多需的诉求。这种融合不仅提升客单价,更以丰富选择增强品牌黏性,让消费者在单一门店即可畅享多元风味。

  模式融合聚焦“经营场景拓展”,将不同赛道的经营逻辑注入餐饮门店。南城香、大米先生等品牌,融合“自助模式+茶饮模式+酒馆模式”,白天做快餐,晚间变身轻社交场所,延长经营时段、拓宽客群;KTV模式、轻正餐模式的融入,更让门店成为“餐饮+娱乐”复合空间,激活非餐时段消费潜力,重塑门店经营边界。

  业态融合突破“餐饮经营”本身,向全场景、多业态延伸。西贝、海底捞等头部品牌,在深耕堂食、外卖基础上,布局生鲜零售,通过“餐饮+电商”模式,将门店变为“食材体验场”,既强化供应链优势,又拓宽盈利渠道;麦当劳、小龙坎等品牌,将业务拓展至“服装、会展”等非餐饮领域,构建“餐饮+生活方式”生态闭环,以品牌IP为核心,挖掘多元商业价值。

强者恒强态势明显

  樊宁深入剖析了《报告》内容,并提出餐饮行业的五大发展趋势。其一,近年来,随着上游供应链的逐步完善,我国餐饮行业的连锁化进程持续加速,连锁化率与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已上升至23%,各细分品类的连锁化率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这一进程中,马太效应显著,各赛道头部品牌凭借品牌优势、资金实力和成熟的运营模式,加速拓店。截至2025年6月,全国餐饮门店规模TOP20品牌的门店总数约占连锁品牌门店总量的12%,强者恒强的态势愈发明显,头部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其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与消费理念的更新,消费者的餐饮需求日益多元化,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菜单,转而追求个性口味、情绪共鸣和生活方式的延伸表达。樊宁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地域特色小众品类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各种地方特色小炒、山野火锅、贵州菜等山野系餐厅大量涌现,它们以独特的口味、食材和烹饪方式,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用餐体验,满足了消费者对新奇和特色美食的追求。

  同时,众多餐饮品牌积极探索复合业态,各类创新模式为餐饮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酒馆”“+自助”“+零售”等多元业态不断崛起,这些创新模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轻社交、休闲体验的消费场景需求,还提升了消费者的用餐体验,使“餐娱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化。

  其三,餐饮品牌已经从过去单纯追求规模发展到“求精求稳”发展的阶段,精细化运营成为品牌重要的课题。而为了实现降本增效目标,餐饮品牌在门店模型打造、选址、渠道构建、营销和供应链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追求持续、稳健的发展。

  其四,消费动能有待提升,消费者的餐饮消费整体偏保守。《报告》显示,2024年消费减少或持平的消费者人数占据了大多数。由此可见餐饮消费动能依然有待提升。此外,樊宁还提到,当下餐饮消费代际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年龄消费者表现迥异,餐饮经营者需要持续关注。

  其五,随着餐饮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品牌力在餐饮品牌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力较强的餐饮品牌更能穿越周期,成为“长红”品牌,而品牌力较弱的品牌则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取代。结合中国餐饮红鹰奖的历年上榜品牌数据来看,在“餐饮品牌力百强”中,连续6年上榜的品牌数在总上榜品牌数中的占比达27.4%,这些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长期认可和信赖,在市场中保持着稳定的地位。


  下一篇:没有了!
  • 邮箱:cnfood@foodah.cn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551号鼎鑫BOSS808室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x8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