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行走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处处是“硕果盈枝、果香飘远”的丰收图景:三冲村的板栗缀满枝头,颗颗饱满如墨珠;双墩村的葡萄挂满藤蔓,清甜汁水欲滴……
这些曾“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土果子”,如今通过品种迭代、销路拓展、产业升级“三招发力”,蜕变为村民手中的“金果子”,不仅让钱袋子鼓了起来,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以前种的普通板栗,个头小、口感差,一斤最多卖3块钱;现在嫁接引入‘毛板红’‘处暑红’等优质品种,不单产量翻番,收购价更是涨到7块,还供不应求!”三冲村种植户林大爷捧着自家的板栗,喜不自胜地说。摒弃“凭经验种、靠天吃饭”的老路子,各地乡村主动对接汤池镇农技站,把“专家请进门、技术送到地”。
双墩村天鸣花海的葡萄以“皮薄肉细、甜度高”的特点打开市场。同时,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绿色防控、科学施肥等技术,让“土果子”实现“颜值”“口感”双提升,为后续增收筑牢品质根基。
一颗“致富果”,连接起田间地头与市场餐桌,更串联起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如今的汤池镇,正以饱满的热情培育“甜蜜产业”,不仅让荒山变“绿银行”、让“土果子”变“金元宝”,更让村民的日子像枝头的果子一样,越来越红火。